中庸章句
【朱熹注】
中者,不偏不倚、无过不及之名。庸,平常也。
【述义】
“中”指的是位置上不偏、不倚、不超过、不短少的情形。“庸”指的是“平常”的意思,也就是既平凡又无处不在。
【朱熹注】
子程子曰:「不偏之谓中,不易之谓庸。中者,天下之正道,庸者,天下之定理。」
【述义】
程子说:在位置上不产生偏离的情形就可以称之为“中”,在性质上恒定不变的情形就可以称之为“庸”。所谓“中”,指的是宇宙的本质“道”,且这个“道”是处于“正”也就是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运动方向,亦可称之为“正道”。所谓“庸”,指的是宇宙动态的根本原因“理”,且这个“理”是处于“定”也就是处于一种确定的存在状态,亦可称之为“定理”。
【朱熹注】
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,子思恐其久而差也,故笔之于书,以授孟子。其书始言一理,中散为万事,末复合为一理,「放之则弥六合,卷之则退藏于密」,其味无穷,皆实学也。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,则终身用之,有不能尽者矣。
【述义】
这里所择录的这篇文章,其所涉及的是孔子这一学派专门用来传授“心法”的论文。所谓“心法”,也就是逻辑思维的方法。子思唯恐随着时间的流逝,关于“中”的理论及其“心法”会逐渐被人遗忘甚至失传,所以才专门以文字的方式将其书写下来,并将其传授给孟子。此书所说的都是一种关于“中”的道理,尽管可以发散开来贯串于万物万事之中,然而所有的一切最终又还是变为一种关于“中”的道理。以“放”的观点去看,关于“中”的道理可以与宇宙整体的“六合”的态貌完全弥合;以“卷”(﹦收)的观点去看,关于“中”的道理可以使人退藏于宇宙的最隐密的本质之中。所以,关于“中”的道理,体会起来可以说是意味无穷,且全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。如果细心的读者善于玩味求索,就必然最终能够理解关于“中”的道理,而如果一个人一旦能够理解了关于“中”的道理,则其结果必然是终身受用不尽。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