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学讨论发言集】“知”和“不知”

作者:朴道

来源:八卦科学网 BaguaScience.org

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,谢谢!

本文曾发帖于[THINK.思维讨论区]论坛[哲学研究]版块。

原帖:古学讨论发言集

作者:朴道

发布时间:2005-9-24 12:12:00

关于[古学讨论发言集]:以下是我最近在各论坛上讨论古学时的一些发言,将其拢在一起,并不刻意追求连贯,只作为散论与网友们交流。

“知”和“不知”

老子《道德经》一开篇就说:“道可道。”古中国人以“道”作为宇宙整体(“天”或“天地”)的称呼。“可道”则是表示“可以进行表述的”。换言之,“道可道”指的是凡是宇宙及其之中的东西是可以进行表述的。又,既然可以表述出来,所以是“可知的”。于是,“道”就可以是关于“可知的”一个总体集合。这里所说的“可知的”之中的“可”字,就是关于“知”的所有的可能性。

老子和孔子又都把宇宙整体称之为“知”(或“智”)。上述说过,“道”是宇宙整体,所以,“知”又可以等同于“道”。

但是,若以“知”来代表宇宙整体,则已暗含了将“道”加以扩大的情形。古中国人在这方面有更专门的术语:天道、人道。天道就是上述所说的宇宙整体“道”。当人完全理解了天道时(也被称之为“天人合一”),就将天道转换成了人道。

然而,人道最终可以比天大,即是说,人是以自身的心来理解天道的,当人心完全理解了天道,就等于把整个宇宙整体都包容在自身的心之中了,从而形成了俗话中所说的“天大不算大,人心比天大”的至为特殊的情形。

佛学上还专门把人心比天大的情形称之为“涅盘”。上述既以“知”来代表宇宙整体,则当人心比天大时,其“大”出来的部分就不能再称之为“知”,为了加以区别,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古中国人就将“大”出来的部分称之为“不知”或“愚”。另外,既然“知”为宇宙整体,则“不知”或“愚”就不能再属于宇宙整体,而是属于宇宙整体以外的部分了。于是,人就冲出了宇宙的樊笼,达到了宇宙以外的境域,获得了“知”和“不知”两个不同的范畴。

“知”和“不知”都属于“人道”,且得到了这种“人道”也就是古人所谓的“得道”。关于“道”的学问今人将其归之于“哲学”,然现今的哲学在对宇宙整体的认识上还没有达到“道”的高度,还没有得到“知”和“不知”两个整体范畴。

古人认为范畴“知”中的一切都属于“可道”即可以加以分割认识和表述的部分,反之,“不知”为“知”的对立面,是不可以再加以分割认识和表述的部分,是除了“不知”这个“名”之外就不可再以深入描述的部分,且这应该成为一个描述规则:只可描述“知”,不可描述“不知”。又,“知”可以用“有”来代替,“不知”可以用“无”来代替,如此上述规则又可表述为:只可描述“有”,不可描述“无”。有箴言: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闻者足戒。

人如何能描述所有的“知”呢?或者说,人如何有可能知道所有的“知”呢?再或者说,人怎么可能将范畴“知”中所有的东西描述出来呢?人是以揭示所有东西的共同本质来达到描述所有东西的目标的。所有的东西虽然在外观即表象上呈现出种种不同的样子,然其在本质上却归之于一种共同特征,即所谓共性或同一性。

古中国人认为,所有“知”中的一切,如果要加以描述,首先就可以用一个万能符号“一”来进行表述,以揭示其在“时”(时间)的过程方面的共性。老子说:“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”孔子说:“吾道一以贯之。”古中国人的“道”的学问便是关于“一”的学问。不懂“一”被古人认为是“一窍不通”,懂得“一”则可“一通百通”。

哲学上有“可知论”和“不可知论”。古中国人的“道”是回答“可知论”和“不可知论”最好答案和最高境界。

相关文章

0条评论

递交一条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